99财经 > 保险 >

新能源车投保屡遭碰壁监管部门要求依法承保

时间: 小采 保险

新能源车投保难问题再度引发监管部门的关注。临近春节,一些车主想要为自己的新能源车投保或续保时,却因为种种理由“碰壁”。

《金融时报》记者从业内获悉,金融监管总局财产保险监管司近日向各监管局财产保险监管处、各有关财产保险公司下发《关于切实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财险公司对于新能源车交强险不得拒保,商业险愿保尽保。不得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车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大型财险公司要发挥行业头雁作用,确保实现愿保尽保。

在业内人士看来,新能源车型更新换代快,增加了保险公司提供与之风险相匹配保险产品的难度。保险公司想摆脱承保亏损压力,现阶段还是要主攻定价数据积累,与车企合作,加强金融科技能力是可行的解决方法。对于《通知》,各财险公司会积极执行,同时也会根据市场变化和风险情况调整承保政策。

车主与险企陷入“两难”

每逢车险续保期临近,不少车主都会遭到保险公司的电话销售“轰炸”。但对于新能源车主却刚好相反,他们不仅要面临车险涨价,还有可能被保险公司拒保。

近日,车主许先生抱怨称,在为新能源车续保时被拒,原因是自己的车辆在保险公司的车险系统中评分过高,被定为“高风险”。可令人费解的是,许先生的新能源车在过去一年内并未发生事故,不曾出险。在被一家保险公司拒保后,其他保险公司也以此为由拒保。更有保险公司提出,让许先生去人工柜台办理,并要求他打包购买2000元的座位险或其他险种才愿意承保。

上述情况并非个例,近一段时间来,不少新能源车主反映,“在为车辆续保时,遭到拒保或被强买强卖”“新能源车续保怎么就那么难”?

《金融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新能源车被拒保的原因主要有三种:一是车辆被保险公司系统判定风险过高,直接拒保或被要求投保附加险。二是车辆出险率高,有些公司拒保或提高保费。三是相关车型、品牌被保险公司划为“管控车型”。

以许先生为例,他的新能源车是怎样被评定为“高风险”的呢?一名财险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保险公司在看到车辆行驶里程后,判定其隐瞒了网约车的业务信息。比如,行车里程数超过一定标准,一般是一年2万公里,保险公司系统就会判定该车为高风险。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新能源车拒保情况确实存在,导致保险公司做出拒保决定的因素包括车辆违章过多、车主出险率较高、车主年龄偏低、车辆品牌故障率较高等。

就新能源车险本身而言,保费高、出险率高、赔付率高的“三高”问题仍然待解,保险公司直言“赔不起”。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部分新能源车主遭遇投保难、续保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新能源车型的多样化,使得保险公司需要根据不同车型的风险情况进行承保定价和风险管理,这会增加工作量和难度。二是保险公司出于风险控制考虑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承保政策,以控制新能源车赔付成本,从而导致续保困难。

据记者了解,新能源车险赔付率较高,一方面是因为新能源车由三电(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组成,出现意外事故往往需要“以换代修”,维修成本高。而且新能源车更新换代快,一些车型销量偏少,导致零配件难以量产,零件更换价格高,这些因素直接拉高了赔付成本,也导致保费偏高。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出险率高,出险后,续保保费会出现明显上涨,这也是为什么不少车主反映保费贵。目前,新能源车主年轻化趋势明显,整体驾驶经验不足,易偏重驾驶体验,忽视行车安全。同时,新能源车的营运车辆占比高,日均行车时长及行驶里程、路况不确定性较高。

在202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中国人保副总裁兼人保财险总裁于泽透露,受出行强度回升和新能源车占比高的影响,上半年该公司新能源汽车的出险率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不同品牌车型风险差异很大,对于新能源车风险趋势的判断,需要在更长的生命周期观察。”

太保产险总经理曾义坦言,“从发展趋势来看,燃油车险和新能源车险的发展不匹配这一现象比较明显。新能源车出险率非常高,甚至要高于燃油车接近一倍,种种因素导致成本存在一定压力。”

申万宏源研究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新能源车险的赔付率平均接近85%,保险公司面临较大承保亏损压力。

不得“一刀切”限制承保

尽管险企面临承保亏损,但监管部门却不能对新能源车险投保难、续保难问题坐视不管。金融监管总局表示,新能源车险专属产品推出以来,财险行业服务新能源车产业和消费者的能力持续提升,但近期出现了部分领域反映投保难续保难等苗头性问题。为促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提高新能源车险服务质效,进一步提升消费获得感,提出相关要求。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交强险不得拒保,商业险愿保尽保。各财险公司要严格依法做好新能源车的交强险承保服务,不得拒绝或者拖延承保交强险,不得在签订交强险合同时要求投保人签订商业保险合同或提出其他附加条件。《通知》特别强调,大型财险公司要发挥行业头雁作用,履行社会责任,积极承保新能源车商业保险,确保实现愿保尽保,满足消费者的保障需求。

在张孝荣看来,监管部门要求各财险公司做好新能源车险承保工作,主要是考虑到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持续增加,车险业务规模随之不断扩大,但是新能源车险经营仍面临一定困难,如定价难、赔付率高、费用率高等。为了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新能源汽车险市场的健康发展,监管部门要求各财险公司提高新能源车险业务保障水平。对于大型财险公司来说,更应该发挥自身的规模和品牌优势,提升新能源车险的承保质量和服务水平,带动车险行业健康发展。

在取消新能源车不合理投保限制方面,《通知》指出,各财险公司要对系统内新能源车险承保政策和考核指标开展全面排查,不得在系统管控、核保政策等方面对特定新能源车型采取“一刀切”等不合理的限制承保措施,调整对新能源车险设置的不合理考核目标。

“预计各财险公司会积极执行监管部门的相关要求,同时也会根据市场变化和风险情况调整承保政策,以实现盈利和风险控制之间的平衡。”张孝荣说。

一位保险业资深人士对记者表示,《通知》限制将新能源车型“一刀切”承保有助于化解车主保障的顾虑,减少纠纷。保险公司会逐步放开对新能源车的承保限制,提高保险覆盖率,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公司还是会在产品定价、核保政策等方面采取谨慎的策略。

此外,在强化市场监管方面,《通知》要求各监管局财险处要加强市场监测,及时解决消费者反映的新能源车投保难续保难问题,同时对违规拒保的保险机构和相关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

金融监管总局还提出,各监管局财险处、各财险公司应加强对新能源车险经营存在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拓宽视野思路,从提升行业能力、完善定价机制、加强部委协同等方面提出下一步推进新能源车险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建议。

精准定价是扭转局面关键

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部汽车销售量比重达31.6%。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41万辆。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计,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有望达到1300万辆,整体渗透率超40%。

面对不断发展壮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保险公司在严格执行监管要求的同时,也亟待找到业务扭亏为盈的“最优解”,把握住车险“增量”市场机遇。

定价和数据是险企经营新能源车险面临的核心难题。业内人士分析称,每年都有大量新能源车新兴技术及品牌涌入市场,保险公司技术人员因专业限制,难以对新兴技术做出及时响应。新能源车的定价模型依靠的是大数法则,需要足够的样本量。但新车型上市时间较短、数据积累不足,使保险公司分析定价因子时缺乏数据支撑,显著提高了财险公司针对各车型及时准确估算风险成本的难度。

记者了解到,一些大型财险公司的做法是,借助金融科技能力,在传统精算定价模型基础上,找一些比传统汽车更丰富的定价因子。例如,可以将整车动力结构、电池种类及安全性能、电池续航里程、零部件构成等新能源车特有属性因子加入保险定价模型。

扭转新能源车险“车主喊贵,险企叫亏”局面绝非朝夕之功。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是一个新兴产业,参与这个产业的所有服务商都应协同合作,打造产业链闭环。保险公司可以加大与造车新势力、大型主机厂的总对总合作,通过双方的数据碰撞,探索专有的精算模型。实现精准定价,让保费和风险更加匹配,才能构建一个公平保障和服务提升的良性循环体系。

东吴证券研报认为,未来,新能源车险赔付率改善或可基于三方面。其一,险企定价数据积累不断优化,因驾驶习惯差异导致的出险频率较高现象将逐步得到缓解。其二,动力电池技术逐渐成熟,平均售价保持下降趋势。其三,智能化重塑车险商业逻辑,车联网数据应用助力保障,促进险企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于泽表示,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快速崛起,电动化、数智化、网联化、共享化成为新趋势。由于责任主体交织、风险类型复杂,新型汽车在风险结构、风险成本上与传统燃油车显著不同,车险的定价基础、理赔管理、销售模式都需要重建。

对于车企跨界经营新能源车险,多位保险公司高管在公开场合表示,会以开放的心态来对待,车企有数据优势,保险公司有精算、定价、对保险长期经营规律的把握等优势。财险公司愿与车企加强联动对接,共享资源,共建生态,实现双赢。

23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