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问”首个保险私募基金
时隔3个月,首个由保险公司直接投资的私募证券基金再次传来新进展。
2月27日,新华人寿保险(以下简称“新华保险”)召开2024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进一步明确此前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合资500亿元设立的基金投资范围等问题,并审议通过《关于申请投资试点基金的议案》(以下简称《议案》)。在临时股东大会的第二天,也就是2月28日,注册资本为500亿元人民币的鸿鹄志远(上海)私募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鹄志远基金”)正式成立。
近日,《金融时报》记者查询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网站发现,鸿鹄志远基金已于3月1日完成备案登记。
投向哪里?瞄准优质上市公司
此次最令市场关注的是,新华保险在《议案》中披露了鸿鹄志远基金的投资范围,大致包括两类:一类是上市公司股票,投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连续竞价、认购非公开发行股票(A股)/配售(港股)、配股(A股)/供股(港股)、与单一或组合交易对手间的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可转债优先配售、转融通证券出借等;另一类是货币市场基金、银行存款、国债逆回购等现金管理类投资品种。
“在股票市场进行投资时,此基金将选择具有较大市值、流动性好及较高市场影响力的优质上市公司。”新华保险强调。
《议案》还显示,鸿鹄志远基金存续期限为10年,经基金公司股东会决议通过,基金存续期可以变更。该基金不设董事会和监事会,设执行董事一名兼法定代表人,设监事一名,分别由中国人寿、新华保险提名,并经基金股东一致批准选举,任期均为3年。后续可由新华保险提名基金的执行董事。
在出资方式和期限上,中国人寿与新华保险以人民币现金方式出资,原则上在基金设立之日起1年内完成全部实缴出资。基金管理人将综合考虑市场状况、新华保险与中国人寿的出资意愿以及选择投资标的的性价比决定基金出资时间和出资额。
值得注意的是,基金管理人公司即国寿资产与新华资产分别出资500万元共同发起设立的国丰兴华(北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已于2024年1月8日完成登记备案。
有何不同?有望解决险资长期入市痛点
去年年底,在两大保险巨头释放成立证券投资私募信号之初,即引得市场广泛关注。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由保险公司直接投资的私募证券基金在全国尚属首次,被视为险资落实投资端改革与创新参与资本市场方式的重大举措。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此前也存在险资投向私募证券基金的情况,但往往是通过投顾方式等“间接”实现。相比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投向一级市场非公开发行及交易的股权,私募证券基金主要投向二级市场公开交易的股票、债券、期货、基金等。
此次创新探索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有望解决险资长期入市的痛点。“保险资金作为一类长期资金,过去之所以难以实现长期入市,一大原因在于受到很多因素限制,涉及偿付能力消耗、内部投资考核等。”一位险资权益投资人士向记者表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底层设计可以更灵活。比如,通过共同设立合伙企业的投资架构投资股票,可以帮助险资降低风险,也有望解决保险资金面临的偿付能力消耗和考核压力等问题。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保险资金运用余额已达27.67万亿元,其中股票与证券投资基金合计占比为12.02%。这距离险资权益投资比例30%(符合条件的企业最高可至45%)的上限还有很大空间。国泰君安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新华保险权益投资占比24.6%,中国人寿权益投资占比22.8%,距离两家公司权益投资上限30%也仍有一定空间。
能否复制?市场期待更多类似基金
2023年下半年以来,监管部门频繁释放“推进险资长期入市”的政策信号。2023年8月,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试点落地;2023年9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下发《关于优化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标准的通知》,通过调低部分风险因子等措施,鼓励保险公司将资金更多地用于长期投资;2023年10月,财政部发布《关于引导保险资金长期稳健投资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的通知》,明确将国有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效益类绩效评价指标“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考核调整为“3年周期+当年度”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今年1月,中国证监会在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中表示,推动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改革试点加快落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鸿鹄志远基金的诞生备受关注。人们颇为关心的是,这一新尝试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市场普遍寄予厚望。华西证券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类似基金设立,发挥好保险长线机构投资者的积极作用,加大保险资金参与资本市场的力度,实现保险资金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曹德云表示,该基金是探索长钱长投的模式创新,但需要在下一步的实践中探索磨合,总结经验,健全完善,以实现预期目标。(孙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