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约束激励机制下如何做好绿色金融?碳中和论坛大咖谈
南都讯记者王玮发自北京“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体系,首先要打破能源、环境、经济‘不可能三角’的伪命题,在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中,绿色、安全、经济三要素缺一不可。”11月21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前所长、研究员,第四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王仲颖在21世纪金融发展(丽泽)年会2023碳中和年度论坛上发表了上述观点。
王仲颖指出,实现终端用能高比例电气化,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此外,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发电,是实现电力绿色化的充分必要条件。
王仲颖还表示,建立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坚持系统统筹、坚持多元平衡;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产生系统性变革的充分必要条件。
在当前的市场约束和激励机制下,如何做好绿色金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雷曜指出,目前国际上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的迅速发展,为全球金融市场发展和配置绿色资源的能力提供了新的契机。“国际上不断完善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有利于提高环境、气候、社会相关风险信息的透明度,是规范金融市场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基础性措施,是防范道德风险的关键举措。”
雷曜认为,发展绿色金融,要兼收并蓄,要做好中国版的可持续披露准则的研发工作。他建议探索在供应链碳足迹管理,报告编制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体数字化的水平;强化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的分类标准建设,并内嵌各类金融产品的设计和市场定价。
“发展绿色低碳产业要依靠市场化合理定价的机制,合理地配置有限的资金等要素资源,而不能简单地将传统行业当成低端产业,一关了之。要通过市场化合理定价机制,推动工艺技术装备的升级,实现绿色低碳转型。”雷曜说。
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坦言,国内绿色金融经历将近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体系,有许多产品可以支持企业“纯绿”的活动。未来将构建一个转型金融体系,高碳企业如果有了转型的计划,也可以获得比较低成本的融资支持。
“从企业角度来讲,必须要做好自己的功课,尤其是要想办法提升ESG的表现,并且有充分的披露,这样才能够充分运用到绿色金融的支持工具。”马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