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财经 > 要闻 >

床虱为什么会突然席卷全球

时间: 福萍 要闻

床虱为什么会突然席卷全球?近几个月以来,一场“床虱危机”正逐渐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并引发了当地民众的恐慌。为了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床虱为什么会突然席卷全球相关内容。

床虱为什么会突然席卷全球

床虱为什么会突然席卷全球

有报道称,尽管多个国家和地区政府对此“严阵以待”,但不幸的是,“这些吸血鬼已无处不在”。更糟糕的是,根据今年1月的一项科学综述,在过去的20年里,床虱出现了“全球复苏”。该研究写道:“这种复苏已经广泛存在,几乎影响到社会的每个部门。”

而导致这一现象的的原因包括,“越来越多的人住在城市里,床虱喜欢密集的温暖的身体。我们旅行的次数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这给了床虱传播的机会。”伦敦卫生和热带医学学院教授詹姆斯·洛根也认为,床虱在全球各地持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全球旅行,“特别是在大流行之后,人们的流动明显比几年前要多。”

不过根据研究指出,床虱“出现繁荣期”的主要原因是,它们已经进化出对许多杀虫剂的抗药性,而杀虫剂是我们主要的防线。事实上,这些生物现在对“大多数主要种类的杀虫剂”都有抗药性。

“杀虫剂,尤其是拟除虫菊酯的使用是无用的。”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城市昆虫学教授、上述研究的合著者李周阳(音译)说道,“这样永远也不能消灭床虱。”而目前,高温杀虫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因为研究表明它们不太可能进化出耐热性。

与此同时,洛根表示,床虱数量上升的背后有多种因素,“气候变化是一方面”。他解释道,大多数昆虫在温暖的气候条件下繁殖得更好,“所以如果一年中有更多的月份气候温暖,那么昆虫就有更多机会快速繁殖”。

床虱危机的最早起源

据报道,这波“床虱危机”最早起源于法国,始于今年8月底至9月初,许多场所发现床虱出没。法国20多家学校一度因闹床虱不得不暂时关闭。随后,英国多地也出现了床虱危机,不少城市的酒店、地铁、电影院、医院等场所频频发现床虱。

如今,恐慌的英国人十分担心这种会吸血的虫子已经占领了他们的家园。不少灭虫公司表示,所谓“妄想性寄生虫病(DP)”的病例正在激增。这是一种精神疾病,患者会误认为自己被虫子、蠕虫或其他生物感染了,从而采取激烈的措施来摆脱想象中的侵扰,包括辞职、烧毁家具、抛弃家园和危险地使用强效杀虫剂。

据11月13日最新报道,英国灭虫公司Rentokill表示,与去年同期相比,公司今年10月接到的床虱报告增加了1966%,但确定为床虱的只增加了65%。而自从去年以来,该公司接到要求处理床虱的电话增加了近200%。

与此同时,纽约的床虱也开始越来越多。纽约斯塔顿岛的邮政灭虫公司负责人马克·洛夫雷多表示,在9月25日至10月3日的巴黎时装周期间后,“纽约的名流和网红们带着不受欢迎的纪念品回来了”。这些寄生虫“在人们的衣服、个人物品和行李中传播……它们会进入最小、最微小的栖息地。”洛夫雷多警告说。

床虱的危害有哪些

专家指出,床虱生存能力比蚊子更强,而且吸食人类血液的量是蚊子的7倍,每次吸血时间“短则3分钟,长则10分钟”。因此,床虱造成的伤口更痒,严重的话会导致人失眠。

《美国医学杂志》此前发布的一篇研究称,床虱的侵扰可能会令人产生心理困扰,如剧烈的噩梦、闪回、过度警惕、失眠、焦虑、回避行为和个人功能障碍。

据报道,法国政府近期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法国大约11%家庭遭遇臭虫困扰,不少民众的失眠、心理问题、旷工旷课等系由床虱引发。

床虱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首先,政府得加强管理床虱问题的力度。就是说,加大投入,提高卫生标准,还有监管床虱防治公司的工作。

其次,企业也要承担起应尽的责任来。酒店、电影院这些地方可得好好采取措施,预防和控制床虱的出现。这不仅是为了客户的利益着想,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声誉和生意哦。

再有,我们公众自己也得提高警惕。多注意家里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这样能减少床虱的繁殖和扩散。

总的来说,解决床虱问题得靠我们社会各方共同努力。这样下去,我相信床虱问题一定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决。

床虱的科普知识

8月以来,床虱(又名臭虫)突然从法国蔓延开来,直至英国、韩国,甚至有消息称中国香港也有了它的踪迹。

被称为“吸血怪”的床虱不是新鲜事物,最早于1960年就被列入“四害”之列。它通常白天隐匿夜晚活动,喜欢吸食人体和畜体的血液,主要栖息于室内墙壁、木制家具的缝隙、草垫、床席等处或交通工具及公共场所的桌椅缝隙中。

值得注意的是,床虱不是我们常说的虱子。虱子寄生于人体上,它不离开人体,随时吸血。而床虱只有吸血时才接近人体,吃饱就离开。每次吸血需6-9分钟,通常每隔24-48小时吸血1次,吸血量可以超过它体重的1-2倍。

尽管目前没有证据显示这个恼人的床虱是一些病毒和细菌的载体,但若不慎被其叮咬,很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甚至是感染的症状。所幸,经过多轮消杀整治,近年早已很少看到它了。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