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大型重整工业企业融资难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行长付喜国这样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行长付喜国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应从更长远的视角看待具有市场前景、战略作用和安全意义的大型重整工业企业。在其因市场波动、行业转型和经济周期等因素陷入短期困境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支持企业化解融资难题,助力其跨越发展的阵痛期,重新走上正轨,从而维系人力资本、技术积累、市场地位和产业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行长付喜国
提高金融支持重整企业融资积极性
“针对大型重整工业企业,应从战略、安全和供应链完整的高度,审视其在辽宁乃至我国未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付喜国建议,加大对重点重整工业企业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力度,提高政府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投入规模,推动重整企业快速走入发展正轨。另外,可研究政府部门通过减税入股重整企业的可行性,政府虽然没有实际向企业投入资金,但通过减税为企业留存了更多资源,进而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以此提高金融机构向重整企业提供融资的积极性。
付喜国建议,针对企业重整过程,进一步完善企业破产重整法律法规,加强债权人保护,维护银企关系。目前,我国破产法对企业破产重整作出相关规定,但内容还较为单薄,一定程度上使企业重整过程中一些操作出现不规范的情况,损害了部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建议结合我国企业破产重整实践,进一步完善企业破产重整法律,尤其是充分保障债权人利益,维护金融生态环境,维系良好银企关系。
此外,在企业重整完成后,还应加强有关重整企业的顶层设计,助力企业恢复信用。“信用恢复是化解企业融资难的一个重要抓手。”付喜国建议,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建立完善帮助企业信用恢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助力重整企业快速恢复信用;地方政府也要积极帮助重整企业恢复信用,并在担保增信等方面提供支持,缓解融资难问题。
推动在辽宁开展养老产业体系试点
推动在辽宁开展养老产业体系试点也是付喜国关注的重点。付喜国表示,辽宁作为老工业基地,具备率先探索建立养老体系的优势条件和迫切需要,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辽宁为试点,开展多层次养老供给建设。目前我国养老供给尚处于起步阶段,机构养老供给结构错配,真正满足工薪阶层等大多数老年人的养老机构供给不足。社区医疗资源渗透度不够,难以满足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养老食堂等助餐服务布局密度、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可在辽宁率先试点,进一步加强满足普通养老需求的中等养老机构建设,丰富市场供给,明确养老机构建设标准,进行等级评定。在工商注册、土地供给、财政补贴、税费减免等方面加大优惠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加快布局和完善养老食堂、家庭医生等适老化服务,促进“医—养—康”融合发展。
同时,还可发挥辽宁产业优势,试点农村养老数字化、智能化。付喜国建议,发挥辽宁在信息软件、产业链等方面优势,加强养老服务平台等乡村数字化养老基础设施布局,实现养老服务资源在线预约、在线咨询、健康状况智能监测和远程诊疗。同时,持续加强农村老年人数字和信息能力培训,开展软件适老化改造。
签发:丁坚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