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财经 > 要闻 >

比亚迪二十年磨一剑:从备受质疑到领跑新能源汽车产业

时间: 小采 要闻

本报记者陈靖斌广州报道

在历史的长河中,2023年或许只是一滴水,但对于比亚迪而言,这一年却如璀璨的星辰,标志着他们造车之路的二十个春秋。这二十年,是比亚迪与新能源梦想同行的岁月,既有光芒四射的成功,也有不为人知的艰辛挑战。

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比亚迪的掌门人、董事长王传福,时常在深情的回忆中哽咽。他记得,当年那个决定踏入汽车行业的自己,面对的是外界的质疑与嘲笑,但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一条孤独的道路。他坚信,中国人能在各个行业创造奇迹,汽车行业同样可以。他要为比亚迪,为中国的新能源车,乃至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做一道声震世界的证明题。

“比亚迪可以!新能源可以!中国汽车可以!”王传福的声音,随着比亚迪的成长,变得越来越响亮。

而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发展情况亦备受各界关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要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

近日,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002594.SZ,以下简称“比亚迪”)方面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比亚迪之所以能在新能源车领域领先,关键在于他们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和深耕,这构筑了比亚迪的技术护城河。

王传福曾透露,过去十二年中,有十一年比亚迪的研发投入超越了当年的净利润,有时甚至是净利润的三到四倍。即便在利润大幅下降的日子里,比亚迪依然没有减少对研发的投入,这种坚持最终换来了技术的突破和市场的认可。

2023年的数据显示,比亚迪汽车的产销量分别达到了304.52万辆和302.44万辆,同比大幅增长61.84%和61.86%,超额完成了年初设定的300万辆年销目标。这不仅是对比亚迪二十年坚持的最好证明,也是对其技术实力的有力肯定。

深耕二十年筑起技术护城河

3月6日晚,比亚迪旗下高端品牌腾势汽车召开了新车发布会,正式带来了新款腾势D9,标志着比亚迪高端品牌向MPV市场发起新一轮冲击,也将强势打破传统MPV车型二十余年统治,彻底改写MPV市场格局。

回首比亚迪汽车的新能源征途,犹如一部跌宕起伏的史诗。从第一辆新能源汽车走下生产线,到累计产量攀至100万辆,这一跃进耗费了十三年的光阴。而接下来的倍增,却以惊人的速度上演:第二个100万辆仅用了一年时间,第三个100万辆更是缩短至半年。

至2023年8月份,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由此成为全球首家触及这一里程碑的汽车制造商。2023年11月24日,再次传来自比亚迪的捷报——第600万辆新能源汽车宣告诞生,且实现这一成就,仅仅用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可以说,比亚迪的每一步成长,都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崛起。

这背后,是比亚迪对技术研发的持续深耕。王传福,这位比亚迪的创始人,每当回首过去二十年的造车历程,总会感到一丝庆幸——他们选对了道路。“许多人曾嘲笑我们‘烧钱’,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没有自主的核心技术支持,就无法打造出优质的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是我们走向科技自立自强的新长征。在这条道路上,我们从不犹豫,始终把技术的自主研发作为我们的坚定选择,也是唯一的选择。”

回溯到2003年那个风云变幻的时刻,王传福带着对新能源的热忱,踏入了汽车行业这个巨人争霸的舞台。然而,迎接他的却是股价的应声下跌,仿佛一记冰冷的耳光,给这位梦想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实课。资本市场的残酷让王传福尝到了现实的苦涩。

“一个做电池的企业,怎敢涉足造车?”外界的质疑和嘲讽如潮水般涌来。王传福记得,在2004年的北京国际车展上,比亚迪展出了三款新能源概念车,而周遭展台无一例外地展示着燃油车型。“那时,几乎没人相信新能源汽车会有未来。‘新能源汽车’这个词还鲜为人知。大众既不理解也不看好,甚至带有轻视。所有人都在质疑:比亚迪造电动汽车,真的可行吗?”

面对外界的疑虑和讥讽,比亚迪并未退缩,而是坚定地走上了一条当时布满荆棘、无人问津的道路。王传福以一句反问为自己设立了命题:“为什么中国在其他领域能惊艳世界,在汽车产业就不行?”他立志要向全世界证明:“比亚迪能行,新能源能行,中国汽车也能行!”这不仅是自我激励,更是对未来的坚定承诺。

技术,是王传福手中的利剑。他深知,唯有不断的研发投入和创新,才能征服世界的心。“我们用什么来证明自己?答案是研发和技术。”正是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使得比亚迪最终硕果累累。

今天的比亚迪,已然站在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前沿。它始终秉持“技术为王、创新为本”的理念,保持了高强度的技术研发投入。截至今年2月18日,公司拥有超过9万名研发工程师,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4.8万项,授权专利超过3万项,平均每天专利申请27项、专利授权15项,并荣获4项专利金奖。

作为一家以技术推动为核心的科技企业,比亚迪的技术研发始终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汽车领域,公司完成了从整车技术到核心零部件如电池、电机、电控的全方位覆盖,甚至还实现了上游车规半导体的垂直整合,构建了一个涵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完整产业生态系统。展望未来,比亚迪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通过技术创新不断培育新的生产力,引领公司的高质量发展,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核心技术研发成就比亚迪

在回忆比亚迪早期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时,王传福依然怀着深深的感慨。

2002年,比亚迪洞察到了磷酸铁锂电池的潜力,并毅然决定投身于这一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自那时起,比亚迪坚守着这条技术路线,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正是由于比亚迪长达十八年的不懈努力和持续研发,才诞生了2020年引领行业的刀片电池。

“刀片电池不仅打破了电动车续航里程的限制,还解决了新能源行业长期面临的电池安全问题。”王传福说道,“得益于刀片电池,磷酸铁锂技术再次成为市场的优选。”

谈及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技术方面,比亚迪不仅是最早涉足的,而且在这一领域持之以恒。虽然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不少曲折与选择,但比亚迪从未放弃。

“我们在2008年推出了全球首款量产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F3DM,它搭载了我们独创的DM混动技术。此后,我们又推出了升级版的DM2.0。到了2018年,当DM技术进化到第三代时,我们几乎面临走投无路的局面。当时,中国新能源市场上插电混动车的份额微乎其微,我们的技术急需进一步优化和突破,前景充满不确定性。许多汽车制造商相继放弃了插混技术的研发。即便在内部,也有许多声音建议放弃。但我最终决定继续坚持。哪怕是错误的坚持,我也愿意承担后果。可以说,我们尝试了所有看似可行的技术路径。”王传福在回想那段艰难岁月时,不禁泪眼朦胧。

比亚迪像不息的热流一样,始终坚持不懈地推进技术研发,终于收获了辉煌成果。到了2020年,比亚迪在插混专用发动机、EHS电混系统以及插混专用刀片电池这三项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进展,并将这些技术成功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这些技术的突破性应用,使比亚迪成为中国新兴造车势力的领头羊,同时也将这一核心竞争力推至市场主流。

“我们将第一代DM双电机混动架构与三大核心技术的突破相结合,开发出了DM-i超级混动技术。自此之后,插混市场开始迎来转机,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插混技术的研发行列,插电混动也逐渐成为主流。无论是在技术路线的选择上,还是在研发资金的投入上,我们始终坚守在技术研发这条道路上。曾经,我们担忧等不到春天的到来,更不愿辜负员工和支持我们的朋友们。”王传福如是说。

现如今,比亚迪进一步将技术研发推向新的高度,提出了“整车智能”的概念。通过璇玑智能化架构的实施,比亚迪实现了电动化与智能化的有效结合,使得车辆更加安全、高效和个性化。整车智能打破了不同系统间的壁垒,能够实时捕捉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在毫秒级的时间内汇总信息至一个“大脑”进行决策处理,迅速调节车辆状态,从而大幅提升了驾乘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同时,整车智能也让汽车更懂用户,实现更多个性化设置,真正做到因人制宜。

只有比亚迪能够实现整车智能。这一成就一方面得益于比亚迪全栈自研和垂直整合的战略优势,是比亚迪长期主义和技术重视战略的成果;另一方面,它也离不开比亚迪在电动化领域的深厚积累,为整车智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王传福所言:“整车智能,才是真正的智能。”

股市回暖,抄底炒股先开户!智能定投、条件单、个股雷达……送给你>>

3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