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现代渔业高质量发展期货行业做出积极探索
本报记者王超
近年来,随着“保险+期货”模式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期货公司开始探索与保险公司进行合作,不断拓展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领域。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部分期货公司利用豆粕、玉米等期货和“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在广东、山东、安徽等地探索推出鱼饲料等价格保险、天气衍生品指数保险,积极尝试为水产养殖发展提供有效管理风险手段,在保障渔业生产、增强养殖户的风险管理能力和推动渔业金融服务创新与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有效保障饲料成本稳定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渔业养殖行业饲料成本占总成本的60%以上,其中豆粕等原料成本更是占到饲料成本的近80%。面对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如何有效保障饲料成本稳定,促进生产经营可持续发展,一直是摆在水产养殖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在广东,为帮助梅州市淡水鱼养殖产业保障饲料价格、降低养殖风险,2022年3月,东证期货联合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梅州市开展本市首单鱼饲料“保险+期货”试点项目,为当地养殖厂的3.5万吨鱼饲料提供风险保障。养殖户通过购买价格保险,在饲料成本上涨时获得了有效的风险保障,减少了因成本增加而导致的经济损失。截至项目结束,该项目养殖户收到赔付款共计38.45万元。有养殖户认为,该项目为他们提供了实实在在的保障,让他们在面对市场价格波动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在调研山东济宁当地养殖户因鱼饲料价格波动带来的养殖成本压力后,2023年12月19日,中信期货与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因地制宜启动“保险+期货”项目,帮助养殖户锁定养殖成本,规避成本上涨风险。项目结合大商所玉米、豆粕品种,通过亚式增强期权将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分散饲料价格波动风险,保障养殖成本。项目为期两个月,共保障鱼饲料规模1296吨。
提供更多全面立体的风险保障
在开展鱼饲料“保险+期货”项目,帮助水产养殖户锁定未来鱼饲料成本,抵御鱼饲料成本上涨压力的同时,记者也注意到,近期市场关注度极高的天气指数及其衍生产品的应用,也为水产养殖行业所化解面临的天气风险找到了一条解决之道——通过挂钩客观权威温度指数,金融机构联合开发的水产养殖温度指数保险为养殖户解了难题。
2023年7月31日,在广州举办的“水产养殖温度指数保险+天气衍生品”发布会上,广东国寿财险、中泰期货、天韧科技(上海)共同合作推出的基于“中央气象台-大商所温度指数”创新保险产品,令广东湛江养殖大户曾先生为之头疼的高温天气对水产养殖产生负面影响的难题得以化解。
“广东国寿财险为湛江地区南美白对虾和四大家鱼养殖户/企业提供了50多万元的风险保障,而保险公司则将因温度上升造成渔业损失的赔付风险,通过场外衍生品转移给期货公司以及因温度上升而获利的实体企业。”中泰期货副总经理王洪刊对记者表示。本次水产养殖温度指数保险创新产品将水产养殖户、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空调经销企业有机连接到了一起,实现了逐层风险转移的闭环,水产养殖户的受损风险得到有效化解。
2024年初,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提出要推进现代渔业发展,拓展渔业发展空间。当前,由“保险+期货”衍生出来的创新模式,已将水产养殖生产中所面临的饲料成本波动、天气变化两大风险点通过保险公司、期货公司等市场主体进行了风险再转移,为我国渔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了更多全面立体、商业可持续的风险保障,在探索形成“饲料+天气+保险+期货”的我国渔业产业链风险管理体系方面已经初现端倪。